致敬伟大胜利!|我院师生热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日期:2025.09.03 信息来源: 浏览量: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文学院组织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纪念大会盛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阅兵在全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师生感悟

文学院教师 张芳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恰80年的今天,纪念日的阅兵仪式,是对历史的缅怀,对今天的珍视,更是对和平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众志成城”,必将胜利!

正如天安门广场上观礼区的布局象征,从空中俯瞰,呈现出三个“人”字,而“三人为众”,意象化的“众”字,恰凸显出“众志成城”的主题。更让人震撼的是,在阅兵盛况中,中国军人步伐稳健,团结一致,每一次精准的队列变阵,在动静之间,在投足之间,都让人忍不住屏息惊叹。中国军人的每一步汇聚在一起,形成锐利锋芒的“中国步伐”,这正是众志成城、所向披靡的“中国力量”。


文学院教师 宋宇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不仅是国力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80年的历史对话。作为文学院青年教师,我深知文学是历史的回声,而今天的阅兵式则是历史最生动的叙事诗。当抗战老部队的旗帜在风中舒展,我仿佛看到了文学作品中的那些英雄形象从书本走向现实,那整齐的步伐仿佛与文学作品中 “中华民族的脊梁”产生共振。我想起老舍笔下英雄团结抗战的家国情怀,想起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的爱国赤诚。阅兵式上的钢铁洪流,正是这些文学经典中民族精神的当代具象。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我将把这次阅兵作为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以这次阅兵为契机,组织 “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学生从文学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文学应当承载历史记忆,传递时代强音。我将把今天的感动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动力,用以现代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观看九三阅兵,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文学专业教师,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要引领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把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学院教师 崔玉琦

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铁甲洪流与历史荣光交相辉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凝聚力和奋斗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要以史为鉴,将抗战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以专业报国之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在新时代续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


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 关屹

当官兵们铿锵有力地高呼“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时,我心中涌动着无比的震撼与自豪,更深切感受到新时代人民军队的跨越式进步。那些高度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武器装备,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论断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党在强军道路上的战略引领。历史反复证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和平始终是人类的共同向往。由人民子弟兵组成的这支现代化军队,不仅是守护和平的钢铁长城,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赓续红色基因,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把青春力量汇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2024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李淮滨

受阅方阵的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既回望了抗战岁月的峥嵘,也书写着民族复兴的铿锵节奏 。年轻官兵目光灼灼、声震云霄,他们接过历史的火炬,而我辈亦当以笔墨为戈,用书写传承民族记忆、弘扬和平之光。

当战略导弹的凛冽线条与抗战老兵的白发遥相呼应,我深感强国之路既需科技利剑亦需历史明镜。尖端装备守护的是今日山河,而血与火的记忆铸就的却是中华民族永不被磨灭的精神基因。


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 洛桑德吉

当阅兵的方阵迈着整齐步伐,装备方队铁流滚滚,空中梯队鹰击长空,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看着那先进的装备、威武的雄师,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昌盛。那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一声声嘹亮的口号,传递出的是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坚定信念。九三阅兵,让我更加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 彭梦梦

九三阅兵,铁流滚滚,旌旗猎猎。我端坐屏前,仿佛嗅到卢沟桥的硝烟,又听见太行山的号角回响在耳畔。最难忘老兵颤巍敬礼,沟壑脸庞映着朝阳,像祖父故事里走出的剪影,又像河北平原上挺立的白杨。和平原来如此具体——是导弹的缄默,是白鸽的羽翼,是校园里朗朗书声。作为燕赵学子,我愿把汉字锻造成新的长城,让历史的回声化作笔尖的雷鸣;愿以青春之我,续写青春之中国,守护这山河无恙,灯火万家。


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河北大学文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College of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50074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