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学位授权点概况
1981年建成全国首批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建成河北省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建成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建成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国语言文学下设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二级学科,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前5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2.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1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66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河北大学毓秀名师1人。获得各类人才称号的有近20人次,其中:国务院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人才称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各1人。
导师最高学位获得单位:河北大学24人,占比30.3%;北京师范大学11人,占比13.9%;北京大学5人,占比6.3%;山东大学5人,占比6.3%;中国人民大学3人,占比3.8%。
学科通过柔性引进方式,聘请10位知名专家深度参与学科发展规划、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3.培养环境与条件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厚重的学术积淀和强大的科研优势。研究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本学科的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获得学术能力的提升。
平台方面,文学院是“教育部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燕赵文化学科群”的牵头学科,拥有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还拥有“华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究中心”“曲学研究中心”“国学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为文学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助力。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2021年,中国语言文学学位授权点在制度保障、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招生培养等方面建设内容如下:
1. 制度完善及执行情况
(1)根据学校要求,2021年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2)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科学选拔机制,制定了《河北大学文学院“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细则》。
2. 师资队伍建设
2021年,中国语言文学学位点共新增硕、博导师9名:
导师类型 |
校内 |
校外兼职 |
合计 |
博士生导师 |
4 |
1 |
5 |
硕士生导师 |
3 |
1 |
4 |
总计 |
7 |
2 |
9 |
3. 科学研究工作
(1)平台建设
2021年6月,河北大学获批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该基地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博学生重要的科研实践平台。
(2)项目申报
2021年,中文学科团队和教师共获批国家级社科项目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获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
(3)著作论文
2021年,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出版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著作1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发表高端论文2篇,其他C刊论文34篇;出版专著、编著23部。
4. 招生与培养
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40人,博士研究生23人。毕业博士生6人,就业率100%;毕业硕士生100人,就业人数93人。研究生年终就业率93.4%。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授权点存在问题及分析。
1.生源质量有所提高,但未见明显改善
目前,本学科研究生普通本科院校生源仍高于50%,高水平院校本科生源比重不高。生源差异对培养过程有较明显的影响。
2.文学院目前没有专硕专博培养学位点
河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点2009年获批,2010年招生。2015年开始由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单独招生。自此文学院没有了专业学位点,成为文学院学位建设发展的一个短板。
3.学生参与线下学术交流活动较少
受疫情影响,本学科学生主要通过线上形式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参与线下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尤其是无法实现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本学位点建设整改计划如下:
1.提高生源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要以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学科地位为基础条件。文学院目前肩负冲击“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攀升。将学科建设工作与研究生招生工作结合,在招生宣传环节加大学科发展的宣传力度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
2. 缺少专硕专博学位点是文学院学科建设的一个短板。与中文学科相关的专硕学位方向是汉语国际教育和学科教学(语文)。补齐这一短板的为:
(1)与教育学院联合申报学科教学(语文)专硕学位点;
(2)与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硕联合招生;
(3)整合校内学术资源,申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点。
3.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
(1)鼓励学生继续通过线上形式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2)在疫情平稳期,一方面支持研究生参加线下学术会议,一方面邀请各学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既提高学术交流效率,也能降低疫情防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