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学位授权点概况
1981年建成全国首批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建成河北省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建成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建成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国语言文学下设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7个二级学科,均招收硕士研究生。前6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2.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9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的教师8人、省部级人才称号的教师22人,其中:教育部社科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在国家级学会兼职会长、副会长9人。学科通过柔性引进方式,聘请9名知名专家深度参与学科发展规划、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2024年,我院教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
3.培养环境与条件
平台方面,文学院是“教育部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燕赵文化学科群”的牵头学科,拥有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文旅部“华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河北省“传世字书与出土文字研究中心”“曲学研究中心”“国学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为文学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助力。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2024年,中国语言文学学位授权点在制度保障、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招生培养等方面建设内容如下:
1. 制度完善及执行情况
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科学选拔机制,进一步完善《河北大学文学院“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细则》。
2. 师资队伍建设
2024年,中国语言文学学位点共新增硕、博导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
3. 科学研究工作
(1)平台建设
1.完成与西柏坡纪念馆联合申报“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签约工作;
2.以合作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为目标,实现了与国家版本馆等单位的深度合作。
(2)项目申报
2024年,本学科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获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2项;获批横向课题3项。
著作论文
2024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88篇,其中在顶级期刊、权威期刊和CSSCI来源刊发表31篇论文;出版著作13部。
科研奖项
2024年,学院教师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
4. 招生与培养
202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8人,博士研究生24人;毕业博士生14人,毕业硕士生137人;授予博士学位13人,授予硕士学位137人。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授权点存在问题及分析:
1.生源质量有所提高,但未见明显改善
目前,本学科研究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院校生源很低。
2.文学院目前没有专硕专博培养学位点
河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2009年获批,近些年一直由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单独招生而未在文学院招生,成为文学院学位建设发展的一个短板。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本学位点建设整改计划如下:
1.提升学科水平,加大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文学院目前肩负冲击“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攀升。将学科建设工作与研究生招生工作结合,在招生宣传环节加大学科发展的宣传力度是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
2.提升学生质量,深化学术内涵,增强综合素质。
(1)推行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经费支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定期举办师生共读读书会,通过深入研读与讨论,增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举办多样化学术活动,包括每周1-2次的“学海启航”学术论坛和每年1次的学术活动月,通过系列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